
民法典解读---与民众息息相关的法律问题(四十)
遗产继承7大法律知识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死亡的忌讳逐渐减少,但很多人对遗产继承的法律知识了解甚少,这往往导致遗产继承纠纷。那么,遗产继承到底有哪些法律规定呢?以下是大家需要知道的7个关键法律知识。
1.遗产继承的顺序和方式
继承通常分为遗嘱继承和法定继承。如果被继承人留有合法有效的遗嘱,遗产将按照遗嘱分配;如果没有遗嘱,则按照法定继承顺序继承。《民法典》规定,配偶、子女、父母为第一顺位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为第二顺位继承人。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位继承人继承,第二顺位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位继承人的,由第二顺位继承人继承。
2.独生子女能否继承全部遗产?
独生子女并不是唯一的法定继承人。在没有订立遗嘱的情况下,独生子女不能一人继承全部遗产。
3.私生子能否继承遗产?
私生子与亲生子女享有同样的权利,只要存在血缘关系,都能继承遗产。
5.孙子能否继承爷爷奶奶的遗产?
根据《民法典》规定,孙子并不是法定继承人,但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继承爷爷奶奶的遗产,这就是“代位继承”和“转继承”。
5.再婚家庭的遗产分配
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不因父母婚姻状态的变化而变化。即便父母已经离婚,子女依然有权继承遗产。同时,在再婚家庭中,只要继父母和继子女之间形成了长期稳定的抚养教育关系,同样也能互相享有继承权。
6.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的人可以多分遗产
对被继承人的生活提供了主要经济来源或在劳务方面给予了主要扶助的继承人,可以按照法律规定多分遗产。
7.遗嘱订立后不一定有效
《民法典》规定了六种遗嘱形式,每种遗嘱形式的生效要件各不相同。因此,并非只要立下遗嘱就一定是有效的。若想订立一份合法有效的遗嘱,建议委托专业人士。
服务邮箱
YUNJIENK@163.com
全国统一法律咨询电话
400-022-4006